镇馆之宝70件:“人造太阳”讲述“终极能源”奥秘

  •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19-11-22 16:58:28

在四川乐山的一所大学里,隐藏着一个少为人知的博物馆——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这里曾经是一家名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三线军工研究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据专家分析,人类现在所使用的能源可能在几百年内枯竭,所以人类亟需寻找一种新型能源来进行替代,而在科学家看来,核聚变很可能是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之一。

“核聚变”听起来骇人,但它的原理并不复杂。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就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氘”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水中即可提取,可谓取之不尽。

据研究,一升海水中提取的“氘”在热核反应下可产生300公升汽油燃烧的能量。地球表面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有专家估测,仅在海水中就有超过45万亿吨氘,释放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上亿年。这种聚变的产物既没有放射性,也不会产生破坏臭氧层的二氧化碳,导致重大事故的概率又非常小,具有高效、清洁、安全等优点。

为实现这一理想,1970年12月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便开始自主设计、研发、投建了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经过无数核工业人的努力,1984年9月21日该装置建设完毕,其等离子体的物理参数达到同类装置的国际水平。

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进入到规模物理实验阶段,使我国成为除美国、前苏联、日本和西欧外,自主研制成功中型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的国家。自此,世界核聚变研究领域才真正出现了中国的名字,中国在受控热核聚变科研领域的装置建造和实验手段有了新发展。同时,它也为此后的中国核工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工程骨干力量、成为了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的重要里程碑、更为世界可控核聚变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对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大厅进行维护改造,在保持原工程实验大厅风格的基础上,以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为主体建成了中国核聚变博物馆。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中国核聚变博物馆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位列其中。

在众多核工业人奋力实现核聚变清洁能源梦的今天,中国环流器一号初心不改,继续在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肩负着讲述三线故事,传播核工业“两弹一艇”精神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