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00后不爱科学,不愿意做科学家了?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0-02-10 10:16:47

谁说00后不爱科学,不愿意做科学家了?

前不久在清华大学举办的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上,来自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等中学的上百位中学生,摇身变成“追星一族”,纷纷冲到欧阳自远、薛其坤等科学家的身边“求合影”“要签名”。在这里,科学家成了孩子眼中的“明星”。

“如果有人告诉我,在10年、20年、30年以后,有一群中国青年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一点都不会惊讶!”面对这些面孔青涩的00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向他们发出“邀约”,并不断为有志从事科学的年轻人打气鼓劲,“未来10到30年,中国青年将在科学界大有作为”。

“为什么当科学家”

科学小会上,一位中学生终于抢到话筒,站到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的面前:您为什么做科学家,这是小时候的愿望,还是长大后想为国家付出的想法?

欧阳自远告诉他,之所以走上科学的道路,最初是受好奇心的驱动——老人们给他讲了很多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这些强烈地吸引着他:为什么每天都能看到月亮,月亮上又藏着什么秘密?

“那时候没有目的,只是好奇。”他说。

后来,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时正在攻读矿床学专业研究生的欧阳自远意识到,尽管新中国尚无能力开展空间探测任务,但总要有人琢磨思考这些问题。于是,他把研究视野转到地球之外,开始涉足月球研究工作,最终成为我国最顶尖的探月科学家之一。

事实上,在一两百年前,科学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还没有这么高,孩子们自然也不会被问到诸如“你想当科学家吗”这样的问题。18世纪,英国有一个名叫瓦特的锅炉工,因为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引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时,没有人认为瓦特比他所在教区的牧师或者是当地的某个伯爵更加重要。

到了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启动,像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他们的社会地位随之提升。到了20世纪,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横空出世”,他们的存在一度被人们膜拜,无数人都把爱因斯坦当作自己的偶像。科学家这个群体,从此站在了人类历史的巅峰。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当包括欧阳自远、薛其坤在内的科技工作者,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再去回望科学发展的历程时,他们更愿意说说科学和国家发展、科学和人类命运之间的关系。

如今,我们正处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互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在薛其坤看来,这一轮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要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需要不断依靠科学的力量,需要更多既对科学感兴趣,又有志报国的年轻人才。

“这就是年轻的威力”

在科学家当中,45岁以内常被称作“青年科学家”。不过,如果了解科学史,就会发现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一生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在其40岁以前,甚至是30岁以前做出的。

眼下也有一个例子:由薛其坤率领的科研团队,因为在2013年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获得2018年度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个团队的主力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好几位,现在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

“这就是年轻的威力!”薛其坤说。

等到2050年,薛其坤将近90岁,他说自己可能还要去做实验。“清华大学的老校长蒋南翔说,让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那时我已工作66年,也算达到了老校长的要求。但我心里清楚,如果那时中国科研的主力,还是像我这样的老人,可就麻烦了!”

在他看来,30年后,中国科研的主力军一定是今天的青少年——00后、10后,那时他们大概40岁、5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也可能是今天刚刚出生的20后小朋友,那时他们刚刚30岁,正当青春年华。

此次科学小会的主题是“飞跃史瓦西半径”。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说,史瓦西半径是卡尔⋅史瓦西于1915年,针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关于球状物质分布的解,此解的一个结果是“可能存在黑洞”。

“很遗憾,当时很多人并不完全相信,直到104年后,人类拍到第一张黑洞照片。这不仅是科学成果的丰收,更是对科学精神的礼赞。”程武说,科学小会选取这个主题,是对孩子们寄予美好的期许,“希望所有热爱科学的孩子,都能飞跃史瓦西半径”。

在他看来,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它源自于人们在孩童时期就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将成长为科学家,但对这份好奇心的呵护和点亮,将有助于每一个孩子走出更美好的人生。

“我这个‘老头’祝福你们”

2019年4月,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揭开神秘面纱,引发轰动。

这张照片是由200多位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组织——“事件视界望远镜”发现的成果,艾弗里⋅布罗德里克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也来到科学小会现场,对台下的中学生说:“人们已经迎来了黑洞研究的黄金时代,而你们——将是见证科幻小说‘成真’的一代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研究的也是黑洞。2019年11月,他和他的团队捕获“黑洞之王”——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

此后,他们开启“黑洞猎手”计划,试着描绘宇宙中的黑洞地图。他告诉孩子们,“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窥视宇宙的全貌,而在这个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中,你们才是主力军!”

无独有偶,欧阳自远展示了黑洞之外另一番美妙的图景——“第二个地球”。未来,我国将到火星去,在更远的未来,还要通过精细探测,掌握相关规律改造火星,把它变为人类继地球之后第二个栖息地。

“那么,我们将如何改造火星?”欧阳自远说,这个老一辈科学家的梦想,将寄托在年轻人——尤其是今天正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上,“我这个‘老头’,衷心地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