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业内人士:如何应对欧盟电池法?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时间:2023-06-26 16:21:10
欧盟提出“数字电池护照”将让进入欧盟市场的动力电池将不得不跨过这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欧出口的中国电池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日,欧盟立法机构欧洲议会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以及20票弃权通过讨论已久的新电池法规,对在欧盟销售使用的多类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提出要求,不仅强制企业披露动力电池各环节碳足迹,并要求相关方按照比例回收废旧电池中的各类金属材料。该电池法规将在欧盟理事会采纳后在欧洲公告上发布,新法规将在其后20天正式生效。
早在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就推出初版电池管理法规,将“数字电池护照”这一概念引入市场,经过长时间讨论该法规终获得了立法机构通过。中国是欧盟动力电池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国之一,业内认为,欧盟提出“数字电池护照”将让进入欧盟市场的动力电池将不得不跨过这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欧出口的中国电池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涉及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
根据欧洲议会消息,此次欧盟电池管理立法的主要措施包括将强制要求用于电动汽车、轻型交通工具以及工业用容量在2千瓦时以上的动力电池披露各环节碳足迹,要求电池配备有“数字电子护照”。同时,欧盟提高了废旧电池回收目标,要求2023年内将动力电池整体回收比例提升至45%,到2030年提升至73%,其中,锂、钴、镍、铜、铅等金属材料更有细化规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还对生产新电池使用的回收材料比例做出规定,例如要求在新规生效后的8年内生产新电池应至少使用16%的回收钴、85%的回收铅、6%的回收锂以及6%的回收镍。
博萃循环碳咨询部门国内业务负责人王莹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电池法覆盖了电池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除了对电池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外,还融入了负责任采购、供应链尽职调查等内容,对电池碳足迹、性能等级、阈值以及再生料都做了更加严格和明确的要求,法规对电池碳足迹的要求从强制披露到最高限值,数据要求更加明确,更是细化到成分和比例。
或导致“绿色贸易壁垒”
多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市场中都占据较大份额,业界普遍认为,欧洲新电池法的推出将无可避免地对中国电池企业产生影响。
市场研究机构睿咨得能源电池市场资深分析师付多告诉记者,欧盟新电池法规的主要影响之一正是强调原材料的可持续性和负责任采购,中国电池公司需要确保其供应链遵守法规规定的环境和道德标准,这可能需要调整和改进他们过往的采购操作,以及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更加明细的采购目录。此外,中国电池制造商还需要证明产品符合法规中的标准才能进入欧洲市场。
王莹莹也向记者坦言,电池全生命周期中的排放大头主要来自正负极材料、铝制金属外壳、以及电芯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等。面向欧盟的电池全产业链碳排放要求,我国电池产业实际上还面临着诸多难点。“一方面,我国电池产业链碳足迹工作近两年才起步,数据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对产业链中的碳排放热点认知较晚。另一方面,我国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相较欧洲差距较大,生产过程中由电力带入的间接排放相对更高。”
中国企业积极布局应对
尽管“绿色贸易壁垒”的浪潮正席卷而来,但实际上,面对欧盟提出的新电池法规,国内电池生产商也早已做出积极应对。
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欧盟提出的‘电池护照’主要强调的是溯源,追溯动力电池的基本指标和性能信息,价值链信息,循环使用信息,碳足迹信息等。”
睿咨得能源电池材料供应链研究副总裁邹珏屏认为,过去几年,中国的回收冶炼企业也不断在加强技术攻关、提高锂的收率,目前已经可以把锂在湿法冶炼端的收率从70%多提高到80%多,这一收率也已经超过最新的欧洲立法所规定的收率。不仅如此,基于目前公布的电池和电池材料回收加工项目,预计2025年全球电池破碎和电池金属回收冶炼产能将达到720万吨,其中接近90%的产能都在中国。
王莹莹进一步表示,应对欧洲电池法,靠企业单兵作战行不通,需要多方合作。产业链头部企业需要发挥盟主引领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管理抓手,尽快制定相关标准,统一行业方法学,推动中欧动力电池碳足迹方法论和数据库互认,加快完善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提高数据质量,提前做好碳足迹评估,共同推进产业低碳转型。
关键词: